(click to enlarge)
Saturday, December 29, 2007
Monday, December 24, 2007
退休後的財務策劃
Merry Christmas! 祝大家聖誕快樂!
平安夜晚, 聖誕在即, 安坐家中, 突發奇想要計算一下退休後的財政預算, 好讓從現在開始籌備將來。
[Case 1]
假設:
1) 60歲之後退休, 即61歲開始唔使做, 兼且無薪金收入(無收入)。
2) 如果活到90歲, 即退休後要過30年(即360個月)無收入的生活。
3) 每個月的(不計通脹)實質生活開支預算是$10,000。<- 個人來說算不錯吧

(61歲時的一萬元, 約等於90歲時的五萬七千元!)
即是, 我在61歲的第一日(初始日), 要有$2,757,705的資金用於投資(每月複式回報0.643%或每年8%), 才可在61歲起, 每月提取A項的生活費用(包括通脹)直至90歲。
[Case 2]
如果每月扣除通脹的生活開支為一個家庭的總開支(子女學費, 養車, 去旅行, 一家大小的生活費等...)是$30,000(算不錯吧), 其他條件不變, 則初始日的資金要有$8,273,115!
[Case 3]
如果56歲第一日開始退休, 即是享受35年(420個月)的退休生活, 每月生活開支為$30,000, 其他不變, 則初始日要有$9,254,721!!

2) 假設活到85歲

平安夜晚, 聖誕在即, 安坐家中, 突發奇想要計算一下退休後的財政預算, 好讓從現在開始籌備將來。
[Case 1]
假設:
1) 60歲之後退休, 即61歲開始唔使做, 兼且無薪金收入(無收入)。
2) 如果活到90歲, 即退休後要過30年(即360個月)無收入的生活。
3) 每個月的(不計通脹)實質生活開支預算是$10,000。<- 個人來說算不錯吧
4) 每年通脹率 = 6% (每月複式=0.487%) <- 應該是比較進取的
5) (每年)投資回報率 = 8% (每月複式= 0.643%) <- 應該是比較保守的
計算:
A項 = 10,000*(1+0.487%)^(月份-1);
B項 = A項/(1+0.643%)^(月份-1)
(61歲時的一萬元, 約等於90歲時的五萬七千元!)
即是, 我在61歲的第一日(初始日), 要有$2,757,705的資金用於投資(每月複式回報0.643%或每年8%), 才可在61歲起, 每月提取A項的生活費用(包括通脹)直至90歲。
[Case 2]
如果每月扣除通脹的生活開支為一個家庭的總開支(子女學費, 養車, 去旅行, 一家大小的生活費等...)是$30,000(算不錯吧), 其他條件不變, 則初始日的資金要有$8,273,115!
[Case 3]
如果56歲第一日開始退休, 即是享受35年(420個月)的退休生活, 每月生活開支為$30,000, 其他不變, 則初始日要有$9,254,721!!
===================
以下是兩個"退休初始日資金"的Matrix:
1) 假設活到90歲
2) 假設活到85歲
Monday, December 17, 2007
醫療保險
今日向一個在AIA做的朋友買了一份醫療保險, 現在開始供, 供到38歲, 就可以不用再供款, 直至仙遊。計算過, 由現在到38歲, 我總共要供差不多7萬港元。為甚麼到38歲可以不用供, 就可以終身受保? 原來保險公司是用我的供款作投資(其實自己可以選擇基金), 38歲時, 那筆錢就可以"自己養自己", 即是自動交保費。而只要投資回報每年有9%回報, 就可以了。其實這就是"保險越年輕, 越早買越好", 和投資一樣。
我買這份保險的原因, 除了預計到將來的醫療費用會很大, 買個保障的同時, 其實最大原因, 是可以確保我將來的財政預算。若果沒有保險, 將來萬一有甚麼特別意外, 將會用掉一大筆錢, 那我的財政預算就被打破了。
雖然就算不買醫保, 相信憑自己可以把那供款用作投資, 將來也可有一定的金額應付醫療開支。但這也有不穩定的因素:
1) 若果意外早早發生, 投資累積的錢用了一大部分, 損失了大部分時間值, 即使再重新投資, 回報差很遠。
2) 自己作投資, 或多或少受情緒影響, 用作投資作醫保的金額未必達到預期的效果。
3) 其他突發事件可能需要動用一大筆資金, 若這筆資金必需要從醫保部分提取, 那麼醫保的金額又不能有保證。
所以, 都是買這個醫保計劃, 讓將來的預算開支有個保障。須知道, 一個穩定的現金流和預算, 對自己的投資大計是很重要的。7萬港元買個這樣的保障, 我覺得實在是必須的。
我買這份保險的原因, 除了預計到將來的醫療費用會很大, 買個保障的同時, 其實最大原因, 是可以確保我將來的財政預算。若果沒有保險, 將來萬一有甚麼特別意外, 將會用掉一大筆錢, 那我的財政預算就被打破了。
雖然就算不買醫保, 相信憑自己可以把那供款用作投資, 將來也可有一定的金額應付醫療開支。但這也有不穩定的因素:
1) 若果意外早早發生, 投資累積的錢用了一大部分, 損失了大部分時間值, 即使再重新投資, 回報差很遠。
2) 自己作投資, 或多或少受情緒影響, 用作投資作醫保的金額未必達到預期的效果。
3) 其他突發事件可能需要動用一大筆資金, 若這筆資金必需要從醫保部分提取, 那麼醫保的金額又不能有保證。
所以, 都是買這個醫保計劃, 讓將來的預算開支有個保障。須知道, 一個穩定的現金流和預算, 對自己的投資大計是很重要的。7萬港元買個這樣的保障, 我覺得實在是必須的。
Monday, November 12, 2007
一些小股民的心態
今日恆指又跌過千點, 收報27665點, 連日來的跌幅已達約4000點,我認為是十分健康的調整。好多優質國企股都回了逾10%, 有些回得更多。
例如平安保險, 當它由110元起, 回到88元, 已回了20%, PE雖仍是70倍, 但這是用現價除上年全年盈利, 即88/1.27=70。今個財政年度很快結束, 而且截至2007年6月30日止的每股盈利已達$1.39, 保守估計全年每股盈利比上年高出90%, 即1.27*1.9=2.41, PE即時變成36倍。
心態一:
我的同事今日都心思思, 想撈底, 但又怕未見底, 總是想撈真正的底。我之前也試過, 總是不敢入市, 總要等個市再跌才買, 當跌到心中的尺度了, 但又望它再跌才買, 總想賺盡每一毫。好快個市就急速反彈, 這時又不敢入市, 心有不甘, 於是越不甘, 個市越升, 唯有眼白白錯失投資機會。所以, 我學懂了, 不要理個價是甚麼, 只要經過分析, 是值得買, 就要即時買入, 不要望更低的價。
心態二:
有個同事想入市, 問我買咩, 我叫佢買平保, 現價是值得買入, 升值潛力有望幾個月內升逾15%至20%。即一手賺$6600至$8800。但她說: "成本要$44000, 才賺哪$8800? 好少啦!" 那我問她要怎樣才叫"好賺"? 她答到: "個成本$2萬左右, 賺$1萬幾就不錯啦!" 我想, 回報50%, 當然好賺啦, 但現在有甚麼優質股有這個能力? 總結, 對她來說, 回報是看Absolute Amount, 不是看回報率。
心態三:
本週有兩隻新股, 另一位女同事現在心思思想入市, 問我買咩, 我都是建議她買平保, 但她打算抽新股中外運, 用白表, 抽10手, 希望抽中1手以上; 以每手$4100計, 10手要$41000。照佢咁講, 佢應該有足夠現金。我問佢, 點解你寧願用$41000抽新股, 而不用$44000買入平保這隻優股呢? 佢話: "買平保要鎖死咁多錢, 分分鐘鎖2至3個月! 抽新股就唔同, 一個星期後就退款給你! 而且抽10手, 中1手機會好大, 穩中!"
好, 就當俾你抽10手, 中2手, 即$8200, 假設由交表到可以放出, 要起碼14個工作天, 即差不多3個星期; 就算可以升值60%放出, 2手共賺$4900。合計三個星期以來, 由最初投入$41000, 至最後賺$4900, 回報率是12%。但全程假設抽10手中2手, 放出時仍上升60%是十分樂觀的。然而, 今日買入平保, 3個月後上升15-20%, 是很保守的。
-------------------------------------
不過, 我自問也是一個小股民, 也有過這些心態, 但我學精了。
大市有可能繼續調整, 平保有可能再跌, 但都是那句, 只要值得買入, 就要買, 不要猶豫。若再跌多一段, 就再買入, 這樣作為長線投資, 真是倍感安心。時間就是賺錢的最佳工具。
例如平安保險, 當它由110元起, 回到88元, 已回了20%, PE雖仍是70倍, 但這是用現價除上年全年盈利, 即88/1.27=70。今個財政年度很快結束, 而且截至2007年6月30日止的每股盈利已達$1.39, 保守估計全年每股盈利比上年高出90%, 即1.27*1.9=2.41, PE即時變成36倍。
心態一:
我的同事今日都心思思, 想撈底, 但又怕未見底, 總是想撈真正的底。我之前也試過, 總是不敢入市, 總要等個市再跌才買, 當跌到心中的尺度了, 但又望它再跌才買, 總想賺盡每一毫。好快個市就急速反彈, 這時又不敢入市, 心有不甘, 於是越不甘, 個市越升, 唯有眼白白錯失投資機會。所以, 我學懂了, 不要理個價是甚麼, 只要經過分析, 是值得買, 就要即時買入, 不要望更低的價。
心態二:
有個同事想入市, 問我買咩, 我叫佢買平保, 現價是值得買入, 升值潛力有望幾個月內升逾15%至20%。即一手賺$6600至$8800。但她說: "成本要$44000, 才賺哪$8800? 好少啦!" 那我問她要怎樣才叫"好賺"? 她答到: "個成本$2萬左右, 賺$1萬幾就不錯啦!" 我想, 回報50%, 當然好賺啦, 但現在有甚麼優質股有這個能力? 總結, 對她來說, 回報是看Absolute Amount, 不是看回報率。
心態三:
本週有兩隻新股, 另一位女同事現在心思思想入市, 問我買咩, 我都是建議她買平保, 但她打算抽新股中外運, 用白表, 抽10手, 希望抽中1手以上; 以每手$4100計, 10手要$41000。照佢咁講, 佢應該有足夠現金。我問佢, 點解你寧願用$41000抽新股, 而不用$44000買入平保這隻優股呢? 佢話: "買平保要鎖死咁多錢, 分分鐘鎖2至3個月! 抽新股就唔同, 一個星期後就退款給你! 而且抽10手, 中1手機會好大, 穩中!"
好, 就當俾你抽10手, 中2手, 即$8200, 假設由交表到可以放出, 要起碼14個工作天, 即差不多3個星期; 就算可以升值60%放出, 2手共賺$4900。合計三個星期以來, 由最初投入$41000, 至最後賺$4900, 回報率是12%。但全程假設抽10手中2手, 放出時仍上升60%是十分樂觀的。然而, 今日買入平保, 3個月後上升15-20%, 是很保守的。
-------------------------------------
不過, 我自問也是一個小股民, 也有過這些心態, 但我學精了。
大市有可能繼續調整, 平保有可能再跌, 但都是那句, 只要值得買入, 就要買, 不要猶豫。若再跌多一段, 就再買入, 這樣作為長線投資, 真是倍感安心。時間就是賺錢的最佳工具。
Saturday, November 10, 2007
10個大學生9個答錯的小學算術题
剛在討論區發現了一道很有趣的數學題:
一天有个年轻人来到王老板的店里买了一件礼物,这件礼物成本是18元,标价是21元.结果是这个年轻人掏出100元要买这件礼物,王老板当时没有零钱,用那100元向街坊换了100元的零钱,找给年轻人79元.但是街坊後來发現那100元是假鈔,王老板無奈還了街坊100元.現在問题是:王老板在這次交易中到底損失了多少錢???
一天有个年轻人来到王老板的店里买了一件礼物,这件礼物成本是18元,标价是21元.结果是这个年轻人掏出100元要买这件礼物,王老板当时没有零钱,用那100元向街坊换了100元的零钱,找给年轻人79元.但是街坊後來发現那100元是假鈔,王老板無奈還了街坊100元.現在問题是:王老板在這次交易中到底損失了多少錢???
強積金回報
今日收到我份強積金的年終結算書, 日期為2006年9月1日至2007年8月31日, 回報率為25%。按年計, 這個回報率相當不錯。 但回顧這段時期, 好話唔好聽, 閉上眼在國企股中隨便選一隻, 回報率遠遠高於這個數字。不過, 知足常樂啦。
我的portfolio的回報也高於25%, 咁即係話, 我同那班專業的基金經理的水平相當吧? :P
我的portfolio的回報也高於25%, 咁即係話, 我同那班專業的基金經理的水平相當吧? :P
Friday, November 9, 2007
最低工資, 愛你變成害你?
當初提出最低工資討論時, 反方認為設立最低工資, 不符合市場規則。
其實最初, 低薪工種的工資就已經達到一個平衡點, 供求平衡。但自從一種叫"外判"的東西出來後, 這個平衡就被打破了。企業或公司原本要自己請保安員、清潔工, 這些職位都是屬於該公司, 公司亦都要用一些資源來管理這些保安員、清潔工。後來, 發覺外判工種後, 既可付出較低的價錢請同一工種, 又可節省內部對這些工種的管理資源, 對公司當然是好事, 節省成本。然而, 這些外判公司本身都要賺錢, 於是又在那些保安員、清潔工身上刮去一筆, 從而令到這些工種的工資越來越低。有些甚至判上判, 情況更差。由此可見, 這些工種的低薪, 根本已經不符合原本的市場規則, 中間已有一層損失。
既然原本的市場規則改變了, 新的"市場規則"建立了。就當這些更低薪的情況是新的規則。那麼設了最低工資後會如何呢? 假設我是外判公司的老闆, 原本$5000請一個廉價清潔工, 每日工作8小時, 每月工作22日, 即時薪為$28.4; 並且僱用11個清潔工, 員工成本是$55000。實施最低工資後, 假設規定最低工資為$5500請一個清潔工, 如果工時不變, 並照請11個員工, 成本上升至60500, 或10%! 那我這個老闆不是賺少了嗎? 無論市場規則怎變, 相信有一樣東西是永遠不變的, 就是人的貪念是無窮的, 身為老闆, 當然想越賺越多, 怎會越賺越少! 我為了維持收入, 有兩個選擇, 第一, 成本照增加, 但每個員工每日工作多0.8小時; 第二, 裁減1名員工, 成本維持$55000不變。
但無論哪個選擇, 對員工都不是好事。方案一, 每月工時長了17.6小時! 方案二更糟, 被裁員, 失業! 裁去你要找藉口不難, 之後不再請你更易。你被該公司裁了, 其他公司也用相約的手段, 那意味著, 一旦被裁, 就不易找工作了! 那真是糟透了。若選擇方案一, 你嫌工時長嗎, 裁你。
所以我認為, 訂立最低工資, 一方面好似給了工人保障, 但另一方面其實工人並沒有受惠, 反而可能害了他......
其實最初, 低薪工種的工資就已經達到一個平衡點, 供求平衡。但自從一種叫"外判"的東西出來後, 這個平衡就被打破了。企業或公司原本要自己請保安員、清潔工, 這些職位都是屬於該公司, 公司亦都要用一些資源來管理這些保安員、清潔工。後來, 發覺外判工種後, 既可付出較低的價錢請同一工種, 又可節省內部對這些工種的管理資源, 對公司當然是好事, 節省成本。然而, 這些外判公司本身都要賺錢, 於是又在那些保安員、清潔工身上刮去一筆, 從而令到這些工種的工資越來越低。有些甚至判上判, 情況更差。由此可見, 這些工種的低薪, 根本已經不符合原本的市場規則, 中間已有一層損失。
既然原本的市場規則改變了, 新的"市場規則"建立了。就當這些更低薪的情況是新的規則。那麼設了最低工資後會如何呢? 假設我是外判公司的老闆, 原本$5000請一個廉價清潔工, 每日工作8小時, 每月工作22日, 即時薪為$28.4; 並且僱用11個清潔工, 員工成本是$55000。實施最低工資後, 假設規定最低工資為$5500請一個清潔工, 如果工時不變, 並照請11個員工, 成本上升至60500, 或10%! 那我這個老闆不是賺少了嗎? 無論市場規則怎變, 相信有一樣東西是永遠不變的, 就是人的貪念是無窮的, 身為老闆, 當然想越賺越多, 怎會越賺越少! 我為了維持收入, 有兩個選擇, 第一, 成本照增加, 但每個員工每日工作多0.8小時; 第二, 裁減1名員工, 成本維持$55000不變。
但無論哪個選擇, 對員工都不是好事。方案一, 每月工時長了17.6小時! 方案二更糟, 被裁員, 失業! 裁去你要找藉口不難, 之後不再請你更易。你被該公司裁了, 其他公司也用相約的手段, 那意味著, 一旦被裁, 就不易找工作了! 那真是糟透了。若選擇方案一, 你嫌工時長嗎, 裁你。
所以我認為, 訂立最低工資, 一方面好似給了工人保障, 但另一方面其實工人並沒有受惠, 反而可能害了他......
Wednesday, November 7, 2007
合作, 不是競爭(二)
亞視的"斑馬在線", 實在精彩, 陶傑、劉天賜再加個倪匡, 借金庸小說講人生道理, 正。
講到亞視, 最近亞視的新策略實在值得讚, 讓我覺得亞視終於有d起色。
直至亞視推出新策略之前, 我真係沒有一秒鐘(除了新聞)會看亞視, 因為覺得亞視多餘。一直以來, 亞視都與無線硬拼, 但總是拼輸。亞視一直失敗的原因就是用自己的一班馬拼無線的一班馬, 用自己的二班馬拼無線的二班馬, 而且天生出來, 大家的同班馬中, 無線的總會跑贏。這個無線的天賦條件就是它擁一大班能唱能演的、從老到後生青春無敵的出色藝員, 它財雄勢大, 要拍咩有咩。亞視呢? 基本上除了陳啟泰等幾個有知名度外, 其他的都.... 無線拍劇, 亞視又去拍劇; 無線拍處境喜劇, 亞視又拍(例如之前那個甚麼...不記得了, 總之就是一個完全不喜的"喜劇"); 無線播台慶, 亞視又用自己最精的節目去硬撼, 結果呢, 大家有目共睹。
但最近亞視就不同了, 終於找到了定位, 例如制作飲食旅遊節目, 這以May姐加熾哥的節目最出色(我認為甚至好過無線的"滔滔")。民以食為天, 相信無人會睇這些節目會覺得厭。香港人這麼忙, 這麼少時間周圍外遊, 每星期有一兩個這些節目, 相信都幾受落。另外清談節目"斑馬在線", 另有特色, 請來城中名嘴, 絕對給人新鮮感,而且講野又有point。另外"a+料"這個節目都幾得意。這些節目的製作成本應該比拍戲低很多。你亞視拍的戲, 有幾可好似"再見艷陽天", "我和殭屍有個約會","情陷夜中環"這麼好看.... (但亞視要養一班演員...無計) 而且亞視拍來拍去都是那幾個題材....唉......
如果我係亞視ceo, 我寧願一年集中拍一兩部好的, 其他就外購內地的。自己反而多些製作一些無線無的節目, 例如旅遊節目, 飲食節目等。
無線依家有了收費電視, 反而覺得它的免費電視製作馬虎了很多。這正是黃金機會。一天只有24小時, 無線總不可能樣樣都做, 而且觀眾總不會看同一種節目不厭, 吃得多意大利菜, 也想吃下雲吞面("意粉屋"和"權記"各有特色, 誰強誰弱? Apple and Orange!); 有時睇得多劇集, 劇情都識背了, 再看真的覺得厭。
無線亞視各自製作對方沒有的節目, 各盡其長處, 來滿足不同觀眾的口味。就如街上有不同主題的餐廳。這不就是合作嗎? 雙贏。
講到亞視, 最近亞視的新策略實在值得讚, 讓我覺得亞視終於有d起色。
直至亞視推出新策略之前, 我真係沒有一秒鐘(除了新聞)會看亞視, 因為覺得亞視多餘。一直以來, 亞視都與無線硬拼, 但總是拼輸。亞視一直失敗的原因就是用自己的一班馬拼無線的一班馬, 用自己的二班馬拼無線的二班馬, 而且天生出來, 大家的同班馬中, 無線的總會跑贏。這個無線的天賦條件就是它擁一大班能唱能演的、從老到後生青春無敵的出色藝員, 它財雄勢大, 要拍咩有咩。亞視呢? 基本上除了陳啟泰等幾個有知名度外, 其他的都.... 無線拍劇, 亞視又去拍劇; 無線拍處境喜劇, 亞視又拍(例如之前那個甚麼...不記得了, 總之就是一個完全不喜的"喜劇"); 無線播台慶, 亞視又用自己最精的節目去硬撼, 結果呢, 大家有目共睹。
但最近亞視就不同了, 終於找到了定位, 例如制作飲食旅遊節目, 這以May姐加熾哥的節目最出色(我認為甚至好過無線的"滔滔")。民以食為天, 相信無人會睇這些節目會覺得厭。香港人這麼忙, 這麼少時間周圍外遊, 每星期有一兩個這些節目, 相信都幾受落。另外清談節目"斑馬在線", 另有特色, 請來城中名嘴, 絕對給人新鮮感,而且講野又有point。另外"a+料"這個節目都幾得意。這些節目的製作成本應該比拍戲低很多。你亞視拍的戲, 有幾可好似"再見艷陽天", "我和殭屍有個約會","情陷夜中環"這麼好看.... (但亞視要養一班演員...無計) 而且亞視拍來拍去都是那幾個題材....唉......
如果我係亞視ceo, 我寧願一年集中拍一兩部好的, 其他就外購內地的。自己反而多些製作一些無線無的節目, 例如旅遊節目, 飲食節目等。
無線依家有了收費電視, 反而覺得它的免費電視製作馬虎了很多。這正是黃金機會。一天只有24小時, 無線總不可能樣樣都做, 而且觀眾總不會看同一種節目不厭, 吃得多意大利菜, 也想吃下雲吞面("意粉屋"和"權記"各有特色, 誰強誰弱? Apple and Orange!); 有時睇得多劇集, 劇情都識背了, 再看真的覺得厭。
無線亞視各自製作對方沒有的節目, 各盡其長處, 來滿足不同觀眾的口味。就如街上有不同主題的餐廳。這不就是合作嗎? 雙贏。
Sunday, November 4, 2007
合作, 不是競爭(一)
近幾年澳門旅遊業發展迅速, 旅客量上升, 大型酒店、賭場, 主題酒店相繼落成。最近開幕的威尼斯人酒店更成為一時風頭, 集賭場娛樂、購物、會展和體育館於一身。
香港眼見澳門旅業發展如此快, 開始擔心遊客會否給澳門搶晒。又有討論話想在香港建賭場。
其實香港點解要咁擔心呢?擔心前, 先看看彼此的特色:
香港: 美食, 購物, 自然景點, 旅遊景點, 主題樂園
澳門: 美食, 賭錢, 大型酒店
兩者根本就是各有特色, 根本不存在競爭。遊客購物需求不會無窮無盡, 購夠了, 就自然不會再買;去主題樂園, 玩一至兩日已足夠;來香港兩次, 總想去一次澳門享受下吧。賭錢贏了, 總會來港購物吧。
香港不應視澳門為敵, 不能凡事都要人有我有, 不能把天下旅客盡收己有, 而這樣根本不可能, 到頭來得個吉, 雙輸, 不是雙贏。例如在香港建賭場, 百害無一利, 一來助長本地賭風, 二來擺明車馬和澳門對著幹。
經濟學有講, 各自都有自己專長的生產, 生產自己不專長的產品的機會成本很高, 所以與其甚麼都生產, 倒不如用低成本生產自己專長的產品。如需要其他產品, 就用自己的產品和他人交換吧。
這就是合作。
香港眼見澳門旅業發展如此快, 開始擔心遊客會否給澳門搶晒。又有討論話想在香港建賭場。
其實香港點解要咁擔心呢?擔心前, 先看看彼此的特色:
香港: 美食, 購物, 自然景點, 旅遊景點, 主題樂園
澳門: 美食, 賭錢, 大型酒店
兩者根本就是各有特色, 根本不存在競爭。遊客購物需求不會無窮無盡, 購夠了, 就自然不會再買;去主題樂園, 玩一至兩日已足夠;來香港兩次, 總想去一次澳門享受下吧。賭錢贏了, 總會來港購物吧。
香港不應視澳門為敵, 不能凡事都要人有我有, 不能把天下旅客盡收己有, 而這樣根本不可能, 到頭來得個吉, 雙輸, 不是雙贏。例如在香港建賭場, 百害無一利, 一來助長本地賭風, 二來擺明車馬和澳門對著幹。
經濟學有講, 各自都有自己專長的生產, 生產自己不專長的產品的機會成本很高, 所以與其甚麼都生產, 倒不如用低成本生產自己專長的產品。如需要其他產品, 就用自己的產品和他人交換吧。
這就是合作。
有意思
一個年輕漂亮的美國女孩在美國一家大型網上論壇金融版上發表了這樣一個問題帖:我怎樣才能嫁給有錢人?
"我下面要說的都是心裏話。本人25歲,非常漂亮,是那種讓人驚豔的漂亮,談吐文雅,有品位,想嫁給年薪50萬美元的人。你也許會說我貪心,但在紐約年薪100萬才算是中產,本人的要求其實不高。
這個版上有沒有年薪超過50萬的人?你們都結婚了嗎?我想請教各位一個問題:怎樣才能嫁給你們這樣的有錢人?我約會過的人中,最有錢的年薪25萬,這似乎是我的上限。要住進紐約中央公園以西的高尚住宅區,年薪25萬遠遠不夠。我是來誠心誠意請教的。有幾個具體的問題:
一、有錢的單身漢一般都在哪里消磨時光? (請列出酒吧、飯店、健身房的名字和詳細地址。)
二、我應該把目標定在哪個年齡段?
三、為什麼有些富豪的妻子看起來相貌平平?我見過有些女孩,長相如同白開水,毫無吸引人的地方,但她們卻能嫁入豪門。而單身酒吧裏那些迷死人的美女卻運氣不佳。
四、你們怎麼決定誰能做妻子,誰只能做女朋友?
(我現在的目標是結婚。)
波爾斯女士
--------------------------------------------------------
下面是一個華爾街金融家的回帖:
"親愛的波爾斯:我懷著極大的興趣看完了貴帖,相信不少女士也有跟你類似的疑問。讓我以一個投資專家的身份,對你的處境做一分析。我年薪超過50萬,符合你的擇偶標準,所以請相信我並不是在浪費大家的時間。
從生意人的角度來看,跟你結婚是個糟糕的經營決策,道理再明白不過,請聽我解釋。拋開細枝末節,你所說的其實是一筆簡單的"財""貌"交易:甲方提供述人的外表,乙方出錢,公平交易,童叟無欺。但是,這裏有個致命的問題,你的美貌會消逝,但我的錢卻不會無緣無故減少。事實上,我的收入很可能會逐年遞增.而你不可能一年比一年漂亮。
因此,從經濟學的角度講,我是增值資產,你是貶值資產,不但貶值,而且是加速貶值,你現在25,在未來的五年裏,你仍可以保持窈窕的身段,俏麗的容貌,雖然每年略有退步。但美貌消逝的速度會越來越快,如果它是你僅有的資產,十年以後你的價值堪憂。
用華爾街術語說,每筆交易都有一個倉位元,跟你交往屬於"交易倉位元"(trading position),一旦價值下跌就要立即拋售,而不宜長期持有——也就是你想要的婚姻。聽起來很殘忍,但對一件會加速貶值的物資,明智的選擇是租賃,而不是購入。年薪能超過50萬的人,當然都不是傻瓜,因此我們只會跟你交往,但不會跟你結婚。所以我勸你不要苦苦尋找嫁給有錢人的秘方。順便說一句,你倒可以想辦法把自己變成年薪50萬的人,這比碰到一個有錢傻瓜的勝算要大。
希望我的回帖能對你有幫助。如果你對"租賃"感興趣,請跟我聯繫。
"羅波.坎貝爾(J·P·摩根銀行多種產業投資顧問)
"我下面要說的都是心裏話。本人25歲,非常漂亮,是那種讓人驚豔的漂亮,談吐文雅,有品位,想嫁給年薪50萬美元的人。你也許會說我貪心,但在紐約年薪100萬才算是中產,本人的要求其實不高。
這個版上有沒有年薪超過50萬的人?你們都結婚了嗎?我想請教各位一個問題:怎樣才能嫁給你們這樣的有錢人?我約會過的人中,最有錢的年薪25萬,這似乎是我的上限。要住進紐約中央公園以西的高尚住宅區,年薪25萬遠遠不夠。我是來誠心誠意請教的。有幾個具體的問題:
一、有錢的單身漢一般都在哪里消磨時光? (請列出酒吧、飯店、健身房的名字和詳細地址。)
二、我應該把目標定在哪個年齡段?
三、為什麼有些富豪的妻子看起來相貌平平?我見過有些女孩,長相如同白開水,毫無吸引人的地方,但她們卻能嫁入豪門。而單身酒吧裏那些迷死人的美女卻運氣不佳。
四、你們怎麼決定誰能做妻子,誰只能做女朋友?
(我現在的目標是結婚。)
波爾斯女士
--------------------------------------------------------
下面是一個華爾街金融家的回帖:
"親愛的波爾斯:我懷著極大的興趣看完了貴帖,相信不少女士也有跟你類似的疑問。讓我以一個投資專家的身份,對你的處境做一分析。我年薪超過50萬,符合你的擇偶標準,所以請相信我並不是在浪費大家的時間。
從生意人的角度來看,跟你結婚是個糟糕的經營決策,道理再明白不過,請聽我解釋。拋開細枝末節,你所說的其實是一筆簡單的"財""貌"交易:甲方提供述人的外表,乙方出錢,公平交易,童叟無欺。但是,這裏有個致命的問題,你的美貌會消逝,但我的錢卻不會無緣無故減少。事實上,我的收入很可能會逐年遞增.而你不可能一年比一年漂亮。
因此,從經濟學的角度講,我是增值資產,你是貶值資產,不但貶值,而且是加速貶值,你現在25,在未來的五年裏,你仍可以保持窈窕的身段,俏麗的容貌,雖然每年略有退步。但美貌消逝的速度會越來越快,如果它是你僅有的資產,十年以後你的價值堪憂。
用華爾街術語說,每筆交易都有一個倉位元,跟你交往屬於"交易倉位元"(trading position),一旦價值下跌就要立即拋售,而不宜長期持有——也就是你想要的婚姻。聽起來很殘忍,但對一件會加速貶值的物資,明智的選擇是租賃,而不是購入。年薪能超過50萬的人,當然都不是傻瓜,因此我們只會跟你交往,但不會跟你結婚。所以我勸你不要苦苦尋找嫁給有錢人的秘方。順便說一句,你倒可以想辦法把自己變成年薪50萬的人,這比碰到一個有錢傻瓜的勝算要大。
希望我的回帖能對你有幫助。如果你對"租賃"感興趣,請跟我聯繫。
"羅波.坎貝爾(J·P·摩根銀行多種產業投資顧問)
對xanga感到很失望
都好耐好耐無寫過blog, 但每次想寫, 每次登入xanga, 都要load勁耐, 都唔知load咩...以前都唔係咁, 越搞越差....
最近見河馬兄有個新居, 於是又試下呢個新居如何, 發覺原來只要有gmail賬戶就可入伙! 搬遷過程極之簡單! Google如此user-friendly, 難怪股價可以上到$700。
最近見河馬兄有個新居, 於是又試下呢個新居如何, 發覺原來只要有gmail賬戶就可入伙! 搬遷過程極之簡單! Google如此user-friendly, 難怪股價可以上到$700。
Subscribe to:
Comments (Atom)
